一、單選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在教育實踐中對兒童進行最基本的、入門式的教育,為其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初步的基礎,這是學前教育的( )。
A.保教結合原則
B.獨立性原則
C.綜合性原則
D.啟蒙性原則
2. 角色游戲中幼兒從獨自游戲發展為平行游戲,主要反映了幼兒( )。
A.認識發展水平
B.社會性發展水平
C.情感發展水平
D.身體發展水平
3.教師采用具有教育意義的典型事例供兒童直接模仿和學習的方法是( )。
A.語言法 B.范例法 C.參觀法 D.討論法
4.按照皮亞杰的理論,心理特點是“自我中心化”的是(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思維階段
C.具體運算思維階段
D.形式運算思維階段
5. 蒙臺梭利提出,兒童對細節的敏感期出現在( )。
A.1—2歲 B.2—3歲 C.3—4歲 D.4—5歲
6.學前教育階段可分為新生兒期、乳兒期、嬰兒期和幼兒期,這表明個體發展具有( )。
A.規律性 B.個別差異 C.階段性 D.社會性
7. 導致兒童身心發展差異性的物質性基礎是( )。
A.后天環境 B.教育 C.遺傳素質 D.自然環境
8. 教育的場所、設備、教具、器材等是( )。
A.教育影響
B.教育物質資源
C.教育內容
D.教育途徑
9.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托兒所、幼兒園與家庭是( )。
A.伙伴關系
B.指導與被指導關系
C.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關系
D.合同關系
10. 行動容易受情緒支配,喜歡模仿父母和教師的是( )。
A.學前班幼兒 B.中班幼兒 C.大班幼兒 D.小班幼兒
11. 發展適宜性的含義:一是個體適宜性,二是( )。
A.目標適宜性 B.方法適宜性 C.年齡適宜性 D.課程適宜性
12.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形容幼兒教師勞動的( )。
A.純真性
B.教育效果的長期性
C.精神生產性
D.多重角色性
13. 兒童厭食的起因往往不是因為某一身體部位出現病變,而是因為情緒壓抑或緊張等心理原因,這表明( )。
A.身體發育決定心理發展
B.身體發育影響心理發展
C.心理發展影響身體發育
D.心理發展決定身體發育
14. 在剛入園時,幼兒與家人暫時分離后,會出現情緒不安的表現,這種表現稱為( )。
A.分離依戀 B.分離異常 C.分離焦慮 D.分離斷乳
15. 在幼兒園內,教師采用游戲的形式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這是( )。
A.教育活動游戲化
B.游戲活動教育化
C.游戲活動系列化
D.游戲活動教學化
16. 兒童掌握詞匯的順序是( )。
A.名詞、形容詞、動詞
B.動詞、形容詞、名詞
C.動詞、名詞、形容詞
D.名詞、動詞、形容詞
17. 被譽為我國“幼兒教育之父”的是( )。
A.陶行知 B.張雪門 C.張宗麟 D.陳鶴琴
18. 一般來講,成人開始對孩子大小便進行訓練的時間是( )。
A.半歲
B.1歲半到2歲
C.2歲半到3歲
D.3歲半到4歲
19. 一個小女孩說:“我家有 50 個洋娃娃”,事實上她只有 3個洋娃娃,這種說謊屬于( )。
A.掩蓋式的說謊
B.模仿式的說謊
C.分不清事實與想象的說謊
D.夸耀式的說謊
20. 教師在布置活動區域時,要考慮幼兒可能出現的將一個活動區的活動延伸至其它活動區的需要,這是活動區之間的( )。
A.界限性 B.相容性 C.轉換性 D.規則性
21. 兒童年齡越小,身體發展和心理發展的相互影響也就越( )。
A.小 B.大 C.平穩 D.沒關系
22. ( )的“教育萬能論”是環境決定論的典型代表。
A.格塞爾 B.洛克 C.華生 D.柏拉圖
23. 能正確辨別基本顏色,但還不能正確命名顏色的是( )。
A.3個月兒童
B.6個月兒童
C.1歲兒童
D.3歲兒童
24. 解除父母的后顧之憂,保證父母安心地參加工作,這是托兒所的( )。
A.保育性 B.教育性 C.社會性 D.社會福利性
25. 兒童游戲時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內心,盡情顯露內在的潛力,說明了兒童游戲是( )。
A.自發自愿的
B.自由自在的
C.愉快的
D.充滿幻想和創造的
26. 家長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選擇玩具,四、五歲兒童的玩具主要是( )。
A.練習手的抓握和帶響的可活動的玩具
B.練習行走和手的操作的玩具
C.發展智力的和練習手的技能的玩具
D.成型的玩具和一些文字、數字的材料等
27. 規定幼兒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的是( )。
A.《幼兒園教育綱要》
B.《幼兒園工作規程》
C.《幼兒園工作暫行管理條例》
D.《未成年人保護法》
28. 間接教學經常借助的中介有( )。
A.教具和學具
B.提問和啟發
C.表情和動作
D.物質材料和人際環境
29. 有的兒童在觀察時,能夠根據觀察任務,自覺地克服困難和干擾進行觀察。這說明他們觀察的( )。
A.持續性延長
B.目的性加強
C.細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30. 從記憶發生的順序來看,兒童最晚出現的是( )。
A.情緒記憶 B.形象記憶 C.語詞記憶 D.運動記憶
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 幼兒園課程以分科課程為主要形式。( )
2. “六一”兒童節聚會時,小朋友們一聽到《我愛北京天安門》這首樂曲時,就知道自己曾經唱過。這種記憶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再現。( )
3. 在幼兒園月計劃、周計劃中,教師制定的目標是中期目標。
4. 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安排要遵循動靜交替的原則。( )
5. 某小朋友在語言活動中,一直認真地、完整地聽完了老師講的故事,這說明該小朋友的注意分配已有一定的水平。 ( )
6. 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首要條件是良好的個性品質。( )
7. 在幼兒期,應主要發展幼兒的口頭語言。( )
8. 當刺激多次重復出現時,嬰兒好像已經認識了它,對它的反應強度減弱,這是因為兒童出現了客體永久性概念。( )
9. 幼兒園的學科活動基本上是一種“前學科”課程。( )
10. 幼兒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狀,一會兒想象它是一匹飛奔的“駿馬”;一會兒想象它是一座會動的“山”這種想象屬于有意想象。( )
11. 圍繞一個主題而展開教育教學工作是項目活動與單元主題活動的一個重要相似之處。( )
12. 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形成某種能力比較容易、兒童心理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稱為關鍵期。( )
13. 幼兒常常用表情代替語言回答成人的問題,或用表情輔助自己的語言表述。這說明情緒對學前兒童的交往發展的作用。( )
14.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最主要的活動是游戲。( )
15. 思維的產生使其他認識過程產生質變。( )
16. “對幼兒照料與教育,就像緯線和經線一樣緊密地交織在一起。”這句話體現了保教結合原則 。( )
17. 主題網是教師組織項目活動的藍圖,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不能靈活調整和改變。( )
18. 導致兒童親社會行為的根本的因素是社會文化影響。( )
19. 適宜性發展即適應發展,指的是課程要迎合、遷就幼兒現有的身心發展水平。( )
20. 批評清末民初我國幼兒教育機構“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的教育家是陳鶴琴。( )
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請簡述學前教育課程目標制定的基本要求。
2.簡述幼兒園各區角中材料投放的豐富性和層次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3.簡述如何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想象?
4.簡要回答4~5歲年齡階段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
四、論述題(7分)
1.結合教育實踐,談談在幼兒園中應如何貫徹生活化和一日活動整體性原則?
五、案例分析題(8分)
一位寶寶的爸爸媽媽都是大學教授,鄰居 A說,遺傳了這么好的素質,以后一定會非常優秀;朋友B說,還是要看教育。寶寶的爸爸則說環境和遺傳對孩子的影響大約一半一半吧。
請簡要評析題中各人的觀點。
六、活動設計題(15分)
請以“秋天”為主題,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選D。
【解析】學前教育的啟蒙性就是指在學前教育階段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為主,為兒童未來以上的發展打下基礎。
2.選B。
【解析】獨自游戲中兒童之間沒有任何交流,而平行游戲匯總兒童之間會玩同樣的玩具,出現了最初的交流,反映的是社會性的發展。
3.選B。
【解析】范例法是指教師采用已經選擇過的圖畫、剪紙和典型事例,為兒童提供模仿的對象,是兒童模仿學習必要的方法。
4.選B。
【解析】按照皮亞杰的理論,前運算思維階段的兒童心理特點是“自我中心化”。
5.選A。
【解析】蒙臺梭利提出:幼兒1.5至2歲是細節的敏感期。
6.選C。
【解析】按照每個階段發展的特點不同,可將學前階段分為新生兒期、乳兒期、嬰兒期和幼兒期,是個體發展階段性的體現。
7.選C。
【解析】遺傳素質提供了發展人類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質前提,奠定兒童心理發展個別差異的最初基礎。
8.選B。
【解析】學前教育環境是學前教育的物質資源,有場所、設備、器材、教具、材料等。
9.選A。
【解析】現代教育認為,托兒所、幼兒園以及幼兒家庭同為兒童教育的承擔者,他們之間是互相合作的伙伴關系。
10.選D。
【解析】學前初期,也就是小班兒童行動受情緒支配,且好模仿。
11.選C。
【解析】發展適宜性是指根據本班或本年齡段兒童發展特點以及每個幼兒實際的發展水平提供適宜的教育。所以包括個體適宜性和年齡適宜性。
12.選B。
【解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明了幼兒教師勞動成果的獲得需要很長的時間,體現了教育的長期性。
13.選C。
【解析】由于心理情緒緊張而導致兒童厭食,進而影響兒童身體發展,所以選C。
14.選C。
【解析】孩子離開親人時,長時間哭鬧,情緒不安,是依戀關系遇到障礙的表現,是一種分離焦慮。
15.選A。
【解析】用游戲的方式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屬于游戲化的教學,也稱教育活動游戲化。
16.選D。
【解析】兒童對詞匯的掌握,先是名詞、動詞,然后是形容詞、副詞。
17.選D。
【解析】陳鶴琴先生開辟了中國學前課程體系的先河,所以被稱為“中國學前教育之父”。
18.選B。
【解析】教師和家長應從對 2歲左右的孩子進行入廁能力的培養入手,使他們能較快地適應生活。
19.選C。
【解析】孩子經常因為分不清現實和想象而說謊,錯把自己想出來的事情當成現實。
20.選C。
【解析】將一個活動區的活動延伸至其他活動區,體現的是活動區之間的活動可以相互轉換。
21.選B。
【解析】對學前兒童來說,其身體的發展、心理的發展及社會性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兒童年齡愈小,其身體、心理和社會性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就愈大。
22.選C。
【解析】華生是環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他的經典言論“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體現了他的觀點。
23.選D。
【解析】3歲兒童能正確辨別基本顏色,但還不能正確命名顏色,命名顏色的能力要到兒童6、7歲左右才掌握。
24.選D。
【解析】幼兒園和托兒所不僅是教育機構,也是社會福利機構,其社會福利性就體現在為幼兒家長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25.選B。
【解析】自發自愿是指兒童自己組織游戲、選擇游戲內容等,自由自在是指兒童在游戲中可以自由表達自己想法和情感。所以選B更正確。
26.選D。
【解析】4—5 歲兒童手的動作已基本完善,此時更應該為兒童提供一些有關文字、數字的操作材料。
27.選B。
【解析】《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當中。
28.選D。
【解析】間接教學是教師通過適當的中介,迂回地傳遞教育意圖。間接教學常常以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為中介。
29.選B。
【解析】兒童在觀察時,若能根據觀察任務,自覺地克服困難和干擾進行觀察,說明兒童觀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很強。
30.選C。
【解析】從記憶發生的順序是:運動記憶—情緒記憶—形象記憶—語詞記憶,語詞記憶出現最晚。
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 ×
【解析】目前我國幼兒園課程主要以領域課程為主要形式。
2. ×
【解析】這個現象屬于再認,而不是再現。
3. ×
【解析】幼兒園中具體的一個活動的目標屬于近期目標,中期目標是指學期目標。
4. √
【解析】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應遵循動靜交替,協調統一的原則。
5. ×
【解析】題中體現的是注意的穩定性,也就是能較長時間地保持注意,而不是注意的分配。
6. ×
【解析】幼兒全面發展的最重要的前提是良好的身體素質,身體健康對兒童來說是第一位的。
7.√
【解析】幼兒期兒童語言的發展主要是促進兒童口語的發展。
8. ×
【解析】這種現象是幼兒對刺激的習慣化,而不是其獲得客體永恒性的表現。
9. √
【解析】幼兒園學科教學是以一種領域的形式組織的,是一種以表象或初級概念為基礎和核心組織起來的經驗層次的“前學科”體系。
10. ×
【解析】題中幼兒想象無主題、無目的,屬于無意想象。
11. √
【解析】幼兒園主題活動、單元活動或項目活動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的教育教學。
12. ×
【解析】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形成某種能力比較容易、兒童心理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稱為敏感期。
13. √
【解析】幼兒用表情代替語言回答成人的問題,或用表情輔助自己的語言表述是因為情緒對學前兒童的交往發展的作用。
14. ×
【解析】在蒙臺梭利教育體系中,認為兒童最主要的活動是工作。
15. √
【解析】思維的產生是兒童的思維逐漸向抽象邏輯發展,使得其他認識活動也發生了質變。
16. √
【解析】幼兒園教育保教結合原則就是保育和教育相互滲透、相互聯系,不可分割。
17. ×
【解析】在主題活動中,主題網是教師組織項目活動的藍圖,但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和改變。
18. ×
【解析】導致兒童親社會行為的根本的、內在的因素是移情。
19. ×
【解析】適宜性發展是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提出的,指的是課程要適宜幼兒現有的身心發展水平,而不是遷就。
20. ×
【解析】批評清末民初我國幼兒教育機構“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三、簡答題
1. 【答案要點】
(1)目標的內容要有機整合
(2)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體
(3)目標的表述要清晰
(4)目標的水平要符合兒童的實際
(5)上、下位目標之間要保持一致
(6)要根據兒童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目標
2.【答案要點】
(1)提供數量充足和形式、功能多樣的材料
首先,材料在數量上要多。
其次,材料在類型上要全面多樣。
再次,材料要有多樣的變化。
(2)提供能滿足不同水平兒童發展需要的材料
首先,要考慮不同能力的孩子,投放材料要有個別差異性。
其次,要投放“有坡度”的材料。
3.【答案要點】
(1)豐富幼兒的表象,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文學藝術等多種活動中,創造幼兒想象發展的條件
(3)在游戲中,鼓勵和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4)在活動中進行適當的訓練,提高幼兒的想象力
4.【答案要點】
(1)更加活潑好動
(2)思維具體形象
(3)開始接受任務
(4)開始自己組織游戲
四、論述題(7分)
【答案要點】
(一)教育生活化:加強教育同生活的聯系,將富有教育意義的生活內容納入到課程領域。(1分)
(二)生活教育化:將學前兒童日常生活中已獲得的原有經驗,加以系統化、條理化,在生活中適時引導,促進學前兒童發展。(1分)
(三)一日活動的整體性原則(5分)
1.發揮一日活動整體功能。
學前教育機構應充分認識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種活動的教育價值,通過合理組織、科學安排,讓一日活動發揮一致的、連貫的、整體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動之中。
2.一日活動中的各種活動不可偏廢。
無論是兒童吃喝拉撒睡一類的生活活動,還是教學活動、參觀訪問等活動;無論是有組織的活動還是兒童自主自由的活動,都各具重要的教育作用,對兒童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能顧此失彼、隨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種活動。
3.各種活動必須有機統一為一個整體
每種活動不是分離地、孤立地對兒童發揮影響力的。一日活動必須統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標下,形成合力才能發揮整體教育功能。因此,如何把教育目標滲透到各種活動中,每個活動怎樣圍繞目標來展開,就成為實踐中應當特別關注的問題。
五、案例分析題(8分)
【答案要點】
遺傳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生物因素,環境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社會因素。(1分)
遺傳對兒童發展的作用表現在:遺傳提供人類心理發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質前提;奠定兒童心理發展個別差異的最初前提。環境尤其是社會環境使遺傳所提供的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宏觀的社會環境和教育從根本上制約著兒童心理發展的水平和方向;微觀的社會環境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個別差異的最重要條件。而受教育過程,教育條件是兒童社會環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有目的性、方向性最強、最有組織的具體引導兒童發展的環境。(3分)
題中鄰居A只強調了遺傳的作用,是片面的,朋友B認識到了教育的作用卻忽視了遺傳的影響,而寶寶的爸爸雖然同時認識到了遺傳和教育兩者的作用,但是這兩者并不是一半一半的關系,因此也是不科學的。(2分)
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約影響兒童的心理發展,具體表現在:環境影響遺傳物質因素的變化和心理成熟;遺傳素質及其后的生理發展制約著環境對兒童心理的影響;要對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客觀因素作具體和綜合的分析。(2分)
六、活動設計題(15分)
【答案要點】
中班秋天主題教學活動:美麗的菊花
活動目標: (3分)
1.在看看、說說的活動中感受和認識菊花的特征及作用。
2.感受菊花的美,激發幼兒愛護花卉的情感。
3. 兒童能夠說出菊花是秋天的花朵,以及菊花的簡單特征。
活動準備:(2分)
創設情境——菊花展、自制卡片、菊花PPT
活動過程: (10分)
一、美麗的花展
1.小朋友,秋天到了,什么花開了?現在李老師就帶你們到花圃里看看美麗的菊花,好嗎?請你仔細的看一看,挑選一盆你最喜歡的菊花,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盆花。
2.請小朋友把你挑選好的這盆菊花輕輕的放在你的座位前面,注意哦,要用雙手輕輕的拿住花盆,慢慢的走路,不推也不擠,我們要愛護花寶寶。
二、在看看、說說中感知菊花的特征
1.小朋友,請你來說一說,你挑選了哪盆菊花?你為什么喜歡這盆菊花?請你用一句好聽的句子來形容你找到的這盆菊花的樣子。
2.幼兒交流分享,引導幼兒說說菊花的外行特征。這些菊花美不美啊?請你們仔細看看,這些菊花都一樣嗎?不一樣在哪里?
3.菊花按顏色或花瓣的形狀進行歸類。小朋友們,這么多漂亮的菊花,讓我們來辦個菊花展吧!請把黃顏色的菊花送到展臺上(紫、紅、白色)一起來數一數有幾盆黃顏色的菊花。
4.教師小結:菊花的花開在頂端,葉子邊多有鋸齒?;ㄓ悬S、白、紫、紅等各種顏色。形狀很多,有的花像個球,有的花瓣一絲一絲蘿卜絲。有的花瓣像媽媽的卷頭發,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彎彎的,有的是直直的,菊花真美啊!
5.欣賞各種各樣的菊花 PPT 。菊花的品種還很多,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許多的菊花,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三、有用的菊花
1.菊花不但很美而且它的作用也很多,你們知道菊花有什么作用嗎?幼兒討論回答。
2.欣賞PPT菊花的作用.
3.教師小結:菊花的作用真大,泡茶喝可以清涼提神;菊花做成的菜吃了可以健腦;菊花粥吃了可以美容;菊花還可進化空氣;做成的藥可以抵抗細菌。小朋友,你們說菊花的作用大不大呀?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愛護它。
四、品嘗菊花飲料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菊花飲料,請你們自己挑選一種來品嘗。注意沖飲料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燙到自己的手。